1856年6月,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地向紫禁城内的咸丰皇帝禀报,太平军已经彻底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。
听到这话,咸丰皇帝的脸色顿时大变。这意味着,天京三年的围困已经被解除了,清朝的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。
咸丰因此寝食难安,每日虔诚祈祷,期盼上天保佑国家安泰,转危为安。
仅仅两个月后,天京城内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,使得咸丰皇帝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,他高声感叹:“天助我也!”
这件重大事件即天京城内太平军高层爆发内讧,导致二号人物杨秀清被杀(史称“天京事变”)。
展开剩余90%杨秀清的被杀标志着太平军高层的分裂和内部消耗,他们不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,这大大减少了他们对清朝政府的威胁。
随后发生两起重大事件:首先,北王韦昌辉被刺杀,接着,翼王石达开宣布脱离太平军。咸丰皇帝得知此事后笑逐颜开,意味着太平军注定走向衰败,灭亡已成必然。
关于这场事变的过程,历史学界众说纷纭。
有人认为,杨秀清步步紧逼,洪秀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,命令北王韦昌辉进京杀害杨秀清,之后再将罪名归咎于北王。也有人说,洪秀全确实对东王杨秀清不满,但并未起杀心。相反,是北王韦昌辉心怀野心,挑拨洪秀全出手,最终导致杨秀清被杀。换句话说,天京事变的幕后导演是北王韦昌辉,而洪秀全只是受到了蒙蔽。
关于真相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谁也无法说服对方,这也成为了历史学者们的一大难题。
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,一位八旬老人出现在香港,揭开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秘密,天京事变的真相才因此公之于众。
这位老人身份特殊,他是洪秀全的小舅子,名叫赖汉英。
众所周知,清政府对太平军怀有深仇大恨,对其将领极为残忍,试图将他们斩草除根。天京陷落后,洪秀全年仅十几岁的儿子洪天贵福也遭受凌迟处死的酷刑。
既然如此,洪秀全的内弟赖汉英为何能够幸免于难?他又是怎样抵达香港的?他最终的命运又如何?
赖汉英于1818年出生在广东花县,是洪秀全之妻赖莲英的亲弟弟。
洪秀全也是花县人,他作为一个落第秀才,生活境况十分凄惨,甚至连妻子都无法娶上,属于社会底层。
这也并不令人意外,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中,有许多都是一贫如洗、穷困潦倒之人。倘若他们属于社会中层,享有有尊严的生活,很可能就不会选择造反了。
洪秀全正因境遇极其悲惨,才萌生了发动起义、颠覆乾坤、推翻清朝的念头。
1851年,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起起义,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。
洪秀全结婚时,已是“拜上帝会”的会长,成员达2000人。这时,赖莲英成为了他的妻子。
洪秀全未曾预料到,他所发动的起义会得到如此众多的响应,并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。
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,洪秀全便在天京建立了他的王朝,自称天王,住进了豪华的宫殿。他拥有众多妻妾,共登记在册的妻妾达88人。
洪秀全自进入皇宫后,直至天京陷落的十一年间,未曾离开皇宫半步,一直沉浸在温柔乡中,难以自拔。
然而,洪秀全有一个令人称赞的优点,那就是他始终未曾抛弃与自己共患难、同甘苦的糟糠之妻赖莲英。
赖莲英受到宠爱,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她为天王生下了长子洪天贵福。由于母凭子贵,赖莲英在后宫的地位始终稳如磐石,无法撼动。
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,赖莲英没有让洪天王蒙羞。她将孩子托付给忠王李秀成后,毅然投河自尽。
在封建社会,皇帝往往任用亲信。作为洪秀全的妻弟,赖汉英深得信任,前途一片光明。
李秀成在其著作《太平天国起义人物》中,对赖汉英有如下描写:
在投奔洪秀全之前,赖汉英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。
令人意外的是,他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,甚至在指挥作战方面比几位天王还要精通。
因此,太平天国起义后仅一年,赖汉英便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,并被任命为殿右四指挥。
在咸丰三年二月,太平军自武汉北上进攻南京之际,他英勇无畏,身先士卒,成为首位攻入南京的将士。
他文武双全,太平军的许多公告、文件和诏书都是由他起草的。
南京城被太平军攻陷后,咸丰皇帝震惊异常,他下令无论付出何种代价,必须夺回这座城市。清朝各地的军队也纷纷调动兵力,试图围困太平军守卫的战略要地扬州。赖汉英则积极请缨,最终成功地保卫了扬州。
1856年6月,赖汉英与罗大刚联手,迅速攻克清军江南大营,敌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围困宣告解除,形势对太平军而言,呈现出一片大好局面。
然而,在同年11月,天京事变爆发,东王和北王相继被自己人杀害,翼王石达开则出走。从此,太平军走向衰败,直至1864年天京城被攻破,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结束。
天京失陷后,赖汉英乔装逃脱,辗转来到香港,在九龙城隐姓埋名。尽管如此,清军仍然得知了他的行踪并包围了他的住处。面对危机,赖汉英镇定自若,再次化装成仆人成功逃脱,最终返回了老家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赖汉英在故乡逝世。
他在世时,曾向人们讲述往昔,并揭示了天京事变的内情。根据赖汉英的说法,天京事变的元凶不是别人,正是北王韦昌辉。
天京事变的起因,是杨秀清假借天父降临,强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。在此之前,杨秀清频繁以天父名义降临,罗织罪名,责打洪秀全,并强迫他下跪。甚至在深夜,洪秀全也会被迫跪接天旨。
对于天王而言,这已经演变成无尽的噩梦,任谁都难以忍受,更何况身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。
洪秀全忍无可忍,秘密召唤韦昌辉入京,命其杀死杨秀清。
然而,杨秀清难道不明白许多将领都对洪秀全忠心耿耿吗?为何他仍然如此肆无忌惮呢?
主要原因是韦昌辉表里不一,竭力讨好杨秀清,使杨秀清误判了形势。
赖汉英回忆道,韦昌辉是个心怀野心且两面三刀的人。他表面上对杨秀清表现出极大的忠诚,实际上却暗藏祸心,居心叵测。确切地说,他是那种“当面奉承,背后陷害”的小人。
他参加起义的动机并不纯粹,是混入革命队伍的。同时,他怀有帝王野心,企图成为首领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他对杨秀清表面上表现出毫无原则的效忠,实则暗地里想夺取其权力。
《金陵癸甲记事略》记载,韦昌辉对杨秀清的谄媚达到了极致,每次谈话时都要跪地致谢。
有一次,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妻兄因争夺一座豪宅而僵持不下。韦昌辉得知此事后,竟然宣布要将他的哥哥五马分尸。
有一次,杨秀清因为韦昌辉对部下的管理不严而杖责他,韦昌辉的部下对此十分愤怒,发出几句抱怨。出人意料的是,韦昌辉竟然杀了自己的手下,“以谢秀清”。
杨秀清由此认定,韦昌辉对他忠心耿耿,至少对他怀有敬畏和恐惧,因此才会肆无忌惮,不将天王放在眼里,甚至逼迫他。
韦昌辉频频奉承巴结杨秀清,他的目的正是如此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杨秀清做出错误的判断,从而激怒洪秀全。
当韦昌辉来到洪秀全面前时,他不断指责杨秀清欺压他人、野心勃勃,并且怀有“不臣之心”。
他的意图是激化天王和东王之间的矛盾,引发内斗,从而使自己能够渔翁得利。
清廷特务人员对此洞察力极高,在向清廷的密报中提到:“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,看来不久必有并吞之事。”
事实上,天京事变的主要发起者陈承瑢和秦日纲都与韦昌辉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洪秀全决心杀死杨秀清,是因为陈承瑢向天王告发,声称杨秀清密谋反叛,企图杀害天王以篡夺其权位。
秦日纲是韦昌辉的亲密死党,原名为日昌,但为了避开韦昌辉的名讳而改名为日纲。
这一年十月,韦昌辉叛乱被平定后,洪天王为了安抚将士们的愤怒情绪,愤然处决了陈承瑢和秦日纲。
综上所述,天京事变的发生,首当其冲的罪责应归咎于野心勃勃的韦昌辉。然而,杨秀清的长期膨胀和洪秀全的优柔寡断也难辞其咎,各自负有一定的责任。
天京事变的爆发,彻底摧毁了太平天国的内部团结,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。这场变故对咸丰帝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,从而使清政府得以挽救。
exi.dsjj56.com
hqy.dsjj56.com
xgg.dsjj56.com
nhg.dsjj56.com
ckm.dsjj56.com
sgq.dsjj56.com
bzw.dsjj56.com
ous.dsjj56.com
jwh.dsjj56.com
axe.dsjj56.com
caj.dsjj56.com
own.dsjj56.com
llw.dsjj56.com
jiw.dsjj56.com
发布于:四川省晶顶网配资-晶顶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平台网-网上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